早稻后市或可乐观
2013-08-05
早稻开称之初,价格普遍低于上年同期,并低于最低收购价,真可谓弱到了极点。然而,物极必反,随着各主产区早稻托市收购预案的先后启动,早稻收购价格也由开称时的低迷状态迅速企稳回升至托市收购价附近,农户售粮积极性也非常高,早稻收购进度较快。由于今年早稻托市收购预案启动早,收购进度快,随着这一状况的持续,预计后期早稻市场粮源可能会出人意料地趋紧,早稻后市行情或将可以较为乐观。
由于前期早稻市场低迷,为保护农户利益,国家及时启动了早稻最低收购价预案。托市收购启动后,各地农户售粮热情非常高,烈日下,各执行预案的粮库门前每天都会排起长长的送粮车队,湖南等地的许多粮库收购仓容顿时感到吃紧,不得不抓紧进行调仓并库,满足农户售粮需求。
在托市启动时间早,收购时间长和收储库点多的今年,为何农户不怕酷暑,售粮热情这么高呢?大致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今年托市收购的早稻价格高,不但明显要高于同期市场价格,同时也高于中晚籼稻收购价,对农户吸引力较大。二是早稻丰收,粮源相对充足。三是上年江西曾启动中晚籼稻托市收购,而农户因盲目看涨后市错失售粮时机,其后中晚籼稻价格不断下跌,难以出手,造成了一定损失,农户记忆深刻。四是今年小麦上市后,价格一路上涨,为此国家中止了托市收购,小麦价格开始趋稳,农户对此有所顾虑。加上中储粮在部分地区所设设的收购网点相对较少,导致近日出现售粮农户排队时间较长的现象。
在中储粮企业托市收购火爆的同时,民营粮企门前则相对冷清许多。虽然民营粮企对市场反应较为敏感,入市早,但由于他们的收购价格相对较低,而首批启动托市库点中也难见到它们的身影,因此农民不愿意送粮给民企。除了收购优质稻和订单早稻的部分民营企业外,大部分民营粮企对收购显得较为被动,收购早稻数量较往年明显减少。
在早稻收购市场上,除了开展托市收购的收储粮库和民营企业外,还有一支力量不可小视,那就是地方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大家都知道早稻是南方粮食收储企业的主要储备品种,而这些早稻最终主要是被地方粮食收储企业收储,并由此带动了往年早稻市场的活跃,预计今年也将不会例外。
虽然今年因前期轮换不太顺利,导致今年轮出未能按计划完成,相应减少了地方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对新早稻的需求,但总体上它们对早稻的储备需求量仍很大。
因此,早稻市场后期有可能会出现粮源偏紧现象,行情也有继续走强的可能。当然,早稻价格后期要实现上涨主要取决于早稻托市收购量是否超预期。后期市场应重点关注早稻的托市收购情况。